陸離於 8月8日《蘋果日報》發表長文〈提問?答問?疑問——淺談梁文道〉,直指梁文道所寫的文章,內容有很多錯漏。梁文道隨後在 8月22日《蘋果日報》以〈記憶如何錯誤——奉覆陸離女士〉作出回應。他沒有狡辯,除了感謝陸離指正,更承認文章確實寫得粗疏。他暗示人紅了稿約漸多,不單止寫得濫,還要上電台、電視主持節目,以致沒有時間複核資料。正如陸離事後說:「他的態度誠懇得令我歉疚。」
在美國,每日畫一幅漫畫或寫一個專欄,全國十幾份報章轉載,生活可以過得很優游。在香港卻不是那一回事。在香港,來來去去都是那些報刊、那些專欄作者,寫得再好也被榨得江郎才盡,內容難免粗疏。
無獨有偶,另一位忙得不可開交的專欄作者陶傑也不時犯上類似的錯失。遠的不說,在剛過去的星期日《蘋果日報》,陶傑在副刊他的專欄裡這樣寫:「因為在舊約聖經裏,耶穌向信徒演說,行使神蹟,用五餅二魚,分給幾千人,從此,西方的白人文化有了『分享』的慈善觀 ......」
陶傑應該不是基督徒。即使一個主日學學生也知道神蹟「五餅二魚」記載於新約聖經。陶傑要是印象模糊,而身邊又沒有《聖經》,只須在網上輸入「五餅二魚」,很快便有答案。
其實,我也不怪陶傑。這只不過是香港專欄作者的一個困境。但編輯呢?校對呢?難道沒有一個是基督徒?還是有編輯、校對發現了這個錯誤,但怯於自己的輩份,也礙於作者的名氣,不敢發出「溫馨提示」,任由文責自負算了?
很久以前我寫過幾個笑話投到《讀者文摘》。每次都有一位小姐來電複核、查詢。她說:「這個笑話是你創作的嗎?還是你的親身經歷?如果是聽回來的,請說明出處。」如此一絲不苟,不愧為《讀者文摘》!
( 補遺:陶傑在第二日同一個專欄裡低調重提「五餅二魚」出自新約,算是「補鑊」。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