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4月2日 星期五

上學去

側聞「李寶椿聯合世界書院」財力雄厚,但無論學生家境怎樣清貧,也不會獲得學費全免,換句話說,始終要交一些學費。這是針對人的劣根性:免費就不會珍惜。

自從實施九年 (現加至十二年) 免費教育,已沒有人會因家貧而失學,相反,不送子女上學,父母會被檢控。然而免費教育能促使學生發奮圖強嗎?有人更稱免費教育為強逼教育,既是強逼,必會造成抗拒,何苦!

我當年入讀的是鄉村小學,雖然獲得某機構資助,每月仍須繳交三元五角學費。到升上中學,因是私校,學費三級跳至每月七十元。這在四十幾年前是一個可觀的數目。及後申請了助學金,學費才驟減一半至三十五元,但加上書簿費和交通費,仍感吃力。

提起助學金,我特別要感謝當年的校長和老師。申請助學金要經過家訪、審查,三位老師山長水遠從銅鑼灣搭車到筲箕灣東大街,然後乘電船仔漂過鯉魚門,再步行一 大段路,光臨寒舍,為的是要確定我符合資格。而幾年後我從一位老師口中知道,所有助學金其實都是校長和全體老師聯合贊助的。

當年的學校只分官校、私校和教會或慈善團體辦的學校,學生無論是否受到資助,或多或少都要繳交學費,因此我們特別珍惜。在香港暴動的歲月,即使因為罷工或 街上有炸彈而令交通癱瘓,也無阻我們求學的決心。每天早上,總會見到滿街都是學生和老師,朝着同一個方向,徒步上學去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