據我所知,很多牧師都在有意無意之間,明示或暗示信徒不要看生果報和方向報,以免精神受到污染。
其實,精神受污染有很多途徑,如鋪天蓋地的廣告、登堂入室的電視節目,還有街上自然飄來的粗言穢語。勸人不要看某份報紙,倒不如勸人躲在家裡,不要看電視。
牧師針對生果報和方向報,似乎是衝着它們的「風月版」而來,因為其餘「馬經」、「波經」、「娛樂版」和醫卜星相的篇幅其他報章都有。要防避精神污染,還不簡單?不看「風月版」就成了。再不然就乾脆將新聞、評論和專欄文章以外的所有版面抽起。
我從來都不看方向報,也不看它的姊妹報,因此沒有發言權。但生果報 (就叫它《蘋果日報》吧) 正是我每日必看的其中一份報章。它報道新聞的手法容或譁眾取寵,卻是現今報紙生存之道,應該可以理解。畢竟創辦人黎智英本身是個生意人,不排除他自始至終 視《蘋果日報》為一盤生意。做生意就要賺錢,起碼要封蝕本門,否則遲早會走上《信報》和《讀者文摘》一樣的路。猶幸黎智英也是一個知識分子;他以知識分子 自居,也以知識分子為榮。他在賺錢之餘會將知識分子的養分和元素注入《蘋果日報》裡面。
有選擇地看《蘋果日報》,精神便不會受到污染。相反,不看《蘋果日報》會錯過很多精彩的文章。《蘋果日報》的作者群來自不同領域,有不同的背景,也代表着 不同的價值觀,如董橋、李怡、龍應台、古德明、倪匡、詹宏志、李歐梵、孔捷生、高慧然、楊絳、陶傑、章詒和、張五常、劉紹銘、梁文道、陳之藩、童元方、李 金銓等人對事物都各有獨特的觀點,由是提供了一個廣闊的思想空間。
精神污染?那真是見仁見智了。再講,一個心智成熟的成年人,看哪一份報章還要勞煩牧師指引,是否有點尷尬,也有點滑稽?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