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位剛在公開大學中文系畢業的弟兄把他讀過的課本借給我。這是中國現當代散文選讀及賞析,裡面載有八篇長篇的散文,都是名家作品。我在經常光顧的餐廳找到一個恬靜的角落,靠著落地玻璃,花了兩個上午讀完史鐵生的〈我與地壇〉和白先勇的〈樹猶如此〉。這真是一個享受;我也很久沒有吃過如此愉快的早餐了。伴著這兩篇散文,啜飲的咖啡彷彿特別香濃,外面的景物彷彿特別清幽,女侍應彷彿特別善解人意。
在這課本的開頭,照例有緒言、目標和導論,跟著還有一大堆長篇散文的概說、界說、特點和藝術性。我憑經驗知道,這些都無關宏旨。既然我不是學生,便有權略過它們,直接跳進課本的精髓。但這課本的原主人 (即借書給我的那位弟兄)可慘了!課文裡面隨處可見他用螢光筆刻畫的句子,如同聖經的金句,旁邊還有字跡潦草的批註,說明此乃全篇的中心思想或獨特的寫作技巧。這一刻在我眼前出現兩幅景象:一幅是我和一位絕色美人共晉早餐。另一幅是弟兄將這位美人放在枱上,強行解剖。
小兒升中三的時候,有一天問我:「你說過你認識胡燕青,是不是?」我點頭。「她的散文〈西邊街〉被列入中三的教科書,」他說。還好他沒有追問關於胡燕青和 〈西邊街〉的事,因為我不知道怎樣回答,也不想解剖我的朋友和她的作品。這是學者和文學批評家的工作,而我,只是一個讀者、一個欣賞文學作品的人。
風靡全球萬千小讀者的《哈利波特》如果被列作教科書,情況也會一樣。學生每讀完一章便要做功課,要分析人物性格和作者寫作的目的,當然還要串生字、默書、測驗考試,不及格更是醜死人。試問有何樂趣可言?因此我相信,不單止小朋友反對將《哈利波特》列作教科書,J K 羅琳也不會贊成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