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8月2日 星期一

名 校

津貼中學因為參與派位機制,或多或少喪失收生的自主權。而一些傳統名校在轉直資之後刻意重建品牌,收生的標準是不單成績要好,操行還要達 A

回顧四十年前的名校 (那時無所謂津貼、直資) 根本可以自己揀學生。我的表哥當年就讀於九龍塘喇沙書院,因會考成績未如理想,不可以在原校升讀,連重讀 Form 5 也不可以。我舅父是政府高官,又是喇沙校友,也不獲通融,最後要低聲下氣返母校懇求校監、校長 (全都是神父),才得以安排我表哥留校,但要降級,再從 Form 4 讀起。

至於我就讀的中學當然比不上喇沙,但校規頗嚴。遲到要在課室門口罰企。無論在校內、校外見到老師都要恭敬地打招呼。返放學途中只要是穿着校服皆不得粗言穢 語,更不可以拍拖。男生的校服褲褲腳要摺起,頭髮不得觸眉、不得過耳,也不得過衣領。女生的校服裙卻要過膝,不准戴飾物,不准電髮,不准長髮垂肩。在校 長、老師眼中,長髮彷彿是萬惡之首,要認真對付;第一次警告,第二次見家長,第三次校方採取行動。校長會聘請一位理髮師,出其不意駕臨校舍,所有堅持留 髮的學生便得乖乖地排隊受剪。人權?那年代不講這一套。要是繼續頑抗,請自行退學。

這就是名校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